快速导航
专辑信息
专辑名称:2019年浙江省高中语文学科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
推荐星级:
发行年份:
2019 点击次数:
746
相关操作:
收藏此专辑
专辑简介
浙江省高中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在海宁高级中学圆满落幕
2019年12月10-11日,浙江省高中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在赞山脚下、鹃湖之畔的海宁市高级... [查看更多]
浙江省高中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在海宁高级中学圆满落幕
2019年12月10-11日,浙江省高中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在赞山脚下、鹃湖之畔的海宁市高级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地30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训活动。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嘉兴市教育学院、海宁市教研室协办,海宁高级中学承办,中国教*网提供网络直播服务。
10日上午的研训活动由嘉兴市高中语文教研员郎笑老师主持。开幕式上,海宁市教育局副局长、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沈忠杰致欢迎词,为大家介绍了海宁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海高“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糜克勤校长也登台致辞,对各位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10日上午的两节研讨课分别由海宁市名师邬琳艳老师和义乌市教坛新秀朱建杭老师执教。
邬琳艳老师执教《千年文昌 勖勉永传——走近海宁“潮文化”》一课,以“参与家乡文化”为主任务,由天下奇观海宁潮谈起,设计“潮起”“潮涌”“潮远”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了解和认识家乡”“关注和探究文化”“参与和传承文化”三个学习任务,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构思访谈计划”“设计宣传语”等活动,带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重要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究。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思考了家乡与自我成长间的关系,为未来更自觉而理性地参与到当代文化生活中有了思想上的准备。
义乌中学朱建杭老师带来了《百合花——硝烟背后的青春》一课。朱老师以“‘我’写回忆录”为整堂课的学习情境,通过“配图”“叙述”“感言”三个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鉴赏、学习本文细节描写以及揣摩人物内心情感,感受小说的“青春”。学生借由文中三人的青春故事开始思考“青春的价值”。
两节课后,进入专家讲座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新课标的理念与任务群教学设计的主要精神》主题讲座。王教授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当代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标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主要内容为“怎样理解学科核心思想”和“如何做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她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来源、性质和各素养间的关系等方面清晰地呈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王教授提倡教师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课堂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并且给学生以真实情景。王教授的发言高屋建瓴,解开了与会老师的诸多疑惑,使老师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活动间隙,还有不少老师围着王教授请教问题。
10日下午的研讨课由来自长兴中学的郑萍老师和宁波市名师程载国老师执教。
郑老师的《意在笔先,趣在景中》一课,将“设计一本散文集”作为整堂课的主任务,以“编写一本散文集需要完成哪些部分的设计”发问,将课堂自然地引向学习任务——以“为你取名”“封面定调”“腰封设计”三个任务确定散文集外观、以“慧眼排序”“披沙拣金”确定散文集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进行了美学层面的思考,又不忘通过字词品味散文细腻的情感。课后,郑老师鼓励学生跨越纸质文本的媒介,以编者的身份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中发文推荐自己设计的散文集,这又指向了对学生跨媒介分享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程载国老师执教《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五(第八篇、第九篇)》一课。程老师以“文本理解”“思辨探究”“知行印证”三个环节将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思考引向更深处。“文本理解”环节,程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礼治秩序”和“无讼”的基础上,归纳“礼治”“人治”“法治”三个概念的区别,寻找“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现象”的联系。“思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了课前提出的两个由书本内容衍生的现实问题。“知行印证”环节,程老师设计了“补写对联”“推断小说情节”“畅谈礼治秩序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积极意义”等与书中关键概念相呼应且有趣的学习活动,实现了“整本书”内容的“当代化”“生活化”。
10日下午的专家讲座由杭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金瑞奇老师主讲。金老师的讲座紧紧围绕标题《情境•任务•素养——学习新课标的一些体会》,从现状、新课标的意义及对课堂转型的思考三个角度展开。在对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做出深入剖析后,他从语文课程性质入手,阐释了新课标区别于以往的重构性与突破性。最后,金老师鼓励一线教师积极面对教学转型、注重学习目标与方法的整合、寻找新旧内容的关联点,从而“提高教学站位”。
11日上午的研讨课分别由海亮实验中学的姜志超老师和温州中学的苏丰华老师执教。
姜志超老师执教《时而著,事而作——议论的针对性》一课。为了实现主任务——理解并运用“议论的针对性”,姜老师设计了“论证梳理”“论证探究”“论证演练”三个活动,借此引导学生在对比《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三篇论述文的过程中明晰“议论针对性”对于论述类文章的重要价值,并在今后的论述文写作过程中养成自觉关注“议论针对性”的意识。
苏丰华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琵琶行》一课。苏老师围绕“校园电视台专题节目《朗读者》”这一情境,设置了“通过诵读法品味诗人与琵琶女初次见面时的心情”“使用坐标轴表现琵琶声的变换”“借由琵琶女经历分析琵琶声起伏背后的情感”三个任务。整堂课学生以朗读为船、以情感为桨,借由声音体会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浮沉人生。
之后,浙江省特级教师倪江老师作了《任务驱动型课堂的语文性》主题讲座。倪老师从新教材“单元任务群”入手,提出了“任务驱动型课堂”“项目制学习”这两个课堂转型的方向。接着,为了帮助一线教师克服新型课堂“上手难”的问题,倪老师呈现了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以及议论文等文体的任务驱动型课例,并对其进行剖析。最后,倪老师提出以“驱动性问题”为代表的任务设计六大维度,并就任务群教学的“粗”与“细”进行了精准而适切的辨析。
活动最后,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黄华伟老师对本次研训活动进行了总结。在致谢特邀专家、开课教师和会务组后,黄老师针对这次活动主题,结合研训内容,强调了四个意思:第一,学习任务的特征应该是相对复杂的、有一定难度深度的、有参与广度的,学习任务在一节课上应该是少数的,要重视思维含量;第二,不应该把太多的学习任务推到课前或者放到课后,任务型课堂应该还是课内语文课;第三,学习任务不应该脱离语言文字,应该是“语文”的课,要避免学习任务的“空心化”“非语文化”;第四,最好的学习任务是针对教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有创意的课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课。黄老师倡导老师们打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我’的学生的、有创造精神的语文课”。
本次研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许多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在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各位开课名师以极具风格的课堂展示了新课程“任务群”理念的教学实践,实践中有探索,探索中有个性,个性中有思考,为大家留下了一道道亮丽的新课程课堂教学风景线。专家们的讲座,有理论,有实践,接地气,能深入质疑,又有反思,有丰富多彩有案例,为大家展望了未来语文教学的方向。我们相信,浙江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前进步伐将会更加稳健、有力。 [隐藏简介]
专辑视频列表
-
20:28
2022-09-18
831 0
-
88:10
2022-09-18
574 0
-
42:22
2022-09-18
770 0
-
47:42
2022-09-18
682 0
-
01:26:08
2022-09-18
1336 9
-
43:16
2022-09-18
1156 0
-
43:08
2022-09-18
1222 0
-
84:10
2022-09-18
608 0
-
46:58
2022-09-18
1163 0
-
43:50
2022-09-18
958 0
-
10:46
2022-09-18
738 0
共11条数据/每页20条数据,共1页
首页
<<
1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