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专辑信息
专辑名称: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高中音乐课例实录(2011年)
推荐星级:
发行年份:
2011 点击次数:
8890
相关操作:
收藏此专辑
专辑简介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综述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并顺利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的举办正值音乐新课程改... [查看更多]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综述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并顺利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的举办正值音乐新课程改革十年之际,既积攒了十年课改的丰富经验,也浸透着十年课改的艰辛历程,是在各级部门和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音乐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热切关注下举行的。
与往届全国性评比相比,本届活动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参会人员多。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参加了前期的录像课评比。在录像课评比的基础上,共选出41节音乐课参加了现场评选。而到现场观摩的人数也超过往届,达到了4000余人。二是组织工作细。会务组充分考虑到了观摩人员的便利性,为与会者提供了良好的住宿、交通、观摩环境,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两个会场秩序井然。三是教学质量高。获奖结果显示,打破了以往一直由经济发达地区包揽前几名的局面,显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正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进行拓展和提升。
一、 聚焦课堂,各路选手秀才艺
参评的41节音乐课,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各个学段,其中小学音乐课20节,初中音乐课11节,高中音乐课10节。执教的教师普遍具有很强的音乐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养,不但弹琴、歌唱、舞蹈等音乐能力强,组织、引导、调控等教学水平高,而且相关文化知识丰厚,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不但使课堂增色,也给观摩教师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启发。
如《中国古典舞》一课中,教师示范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极具艺术性和美感,尤其对男、女两种中国古典舞肢体运动路线的展示,可谓惟妙惟肖,性格鲜明,引得全场一片叫好声。如《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一课中,师生共同即兴演绎的舞蹈热情奔放,学生(尤其是男生)表现非常轻松自然,且妙趣不断,使得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如《欢乐颂》一课中,教师借助课件,将音乐欣赏与文本解读、动画演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聆听活动的“含金量”,增强了音乐的“冲击力”,使教学内容非常充实,情感体验非常深刻。如《梦幻曲》一课中,教师从音乐入手,引导学生静听教师演奏中的独特语气,关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力度的增减等,继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在表现力。如《打字机》、《老顽童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翻身的日子》等课中,教师随音乐同步进行图形谱板书,将视觉、听觉进行有机结合,将音乐结构进行巧妙展示,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音乐地图”,也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有那《京腔京韵自多情》、《智取威虎山》、《行花街》等课中教师原汁原味的演唱,《田野在召唤》、《月亮月光光》等课中学生轻松自然的学习过程,精彩纷呈,不胜牧举。
二、 切磋观点,课间研讨议得失
一台好戏,既要有演员的精彩表演,也要有观众的热情捧场。前来观摩本届活动的数千名音乐教师和教研员们,就是具有高涨教研热情的“观众”,他们的“捧场”方式,除了听课现场的鼓掌叫好外,还有课间的议论甚至争论。
如在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打字机》一课中,全场听课教师被上课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孩子们天真的样子所吸引,一次次地为师生的课堂表现鼓掌叫好。当该课结束后,一些听课教师仍对该课赞叹不已,甚至用课堂上即兴生成的有趣的问答歌进行相互问好: 以此来表示对该课的认同。但另一些听课教师则提出了相反观点,他们认为过于强调歌词创编,削弱了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因此不能只以现场教学气氛热烈与否来评价课的优劣,而应以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音乐内容的学习为标准。正反双方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形成了课间大讨论。
同样的讨论场面也出现的高二年级的模块教学课《走进新疆维吾尔舞蹈》一课中,全体听课教师被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性内容——师生的即兴舞蹈表演所感染,不断地给台上的师生们鼓掌喝彩。但课后同样分成了支持派与质疑派,就创造性表演是否需要扎实的基础等话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
能引起广泛议论的课,一定是具有研讨价值的课。教学研讨的目的就是通过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引起对热点疑点问题的关注,从而提高认识。
三、引领方向,专家点评解疑惑
如果说41节音乐课给与会观摩教师带来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交锋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则是帮助大家理清音乐教学思路,理解音乐教学本质的指路明灯。
在小学组的点评环节中,评委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爱青老师在充分肯定了本届现场教学评比课中关注歌唱、关注音乐本体、注重体验、注重音乐性、注重即兴教学等优点外,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教案中目标表述不规范的问题,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问题,知识点教学与歌曲教学缺乏联系的问题,创编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的问题等,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她还就“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提出了四个评价标准:第一,自然轻松,流畅清晰,不做作的课。第二,突出音乐本体,突出音乐的美,引起学生共鸣的课。第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第四,体现教师丰厚的音乐和人文素养的课。上述“好课”的标准对教师有启发作用。
在中学组的点评环节中,评委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安国老师回顾十年的课改历程,比较中外音乐教育的差异,用辨证的视角审视当前的课改成果和音乐教学现状,提出了三个严肃的思考题:第一,针对一些音乐课中教师重教轻学、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指出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还有待进一步内化和加强。第二,针对一些音乐课知识点教学不明确,识谱教学不注重,过分依赖简单的模仿教学,学生音乐思维得不到有效培养的问题,提出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元素的教学要求。第三,针对不少课在教学流程和手段方法上过于模式化,缺乏创造和灵动,以及参赛课中合唱内容涉及较少的问题,提出要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开展合唱教学的建议。这些话题切中时弊,引人深思。
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吴斌老师站在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在纠正问题的过程中要防止运用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的观点,并重申了“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内容永远比形式更重要”的辩证原理,还就音乐中的重复与对比,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等话题进行了梳理与强调,对提高音乐教师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位专家的点评,立足当前的音乐教学实际,回顾2001年至今的十年课改历程,从历史的和辨证的角度,剖析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新现象,产生的新问题,提出了音乐教学的新的关注点,为音乐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广大音乐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届评选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会期,但其影响力将是长远的。这是一次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完备音乐能力和精湛教学技艺的盛会,是切实反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迈向新高度,取得新成绩的盛会,也是一次凝聚着汗水与希望,对今后的音乐教学具有启迪意义的盛会。我们从这次活动的盛况,看到了音乐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隐藏简介]
专辑视频列表
-
21:40
2016-10-17
李铁
4011 18
-
22:15
2016-10-17
钟祥兵
3919 17
-
21:50
2016-10-17
钟祥兵
3330 12
-
23:42
2016-10-17
朱海其
3001 2
-
21:53
2016-10-17
何眉
2814 25
-
22:09
2016-10-17
李铁
2796 14
-
21:54
2016-10-17
朱海其
2771 25
-
22:32
2016-10-17
彭冰
2718 21
-
22:42
2017-05-17
黄莺
2680 17
-
22:14
2014-09-20
石泉
2568 19
-
21:46
2016-10-17
高倩
2440 18
-
02:14
2016-10-17
钟祥兵
2440 7
-
22:08
2016-10-17
宁晶晶
2415 7
-
21:57
2016-10-17
石泉
2404 21
-
22:32
2017-05-17
黄莺
2358 26
-
01:31
2016-10-17
彭冰
2345 7
-
01:38
2017-05-17
黄莺
2299 18
-
01:03
2016-10-17
李铁
2287 26
-
21:32
2016-10-17
高倩
2271 19
-
04:03
2016-10-17
石泉
2243 0
共28条数据/每页20条数据,共2页
首页
<<
12
>>
尾页